面试过腾讯小米等7家后的总结:我为什么没找到产品实习?
先后面试过腾讯暑期实习生(霸面)、小米、豌豆荚等七家互联网大咖公司,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针对这几次面试,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
千万别以为失败就不是经验,教训才能让我们成长更快!
我为什么找不到实习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简历
1)之前写的简历追求极简设计,内容不够充实
尤其是在经历部分很多都是一笔带过;改进过的2.0版本充实了很多,但还有实际上很多细节值得提升,尤其是经历部分的描述存在问题,离“产品”还是比较远
2)由于自己的问题,实践经历这一部分的经历都很“浅”
自己以前做的时候没有真正花心思去思考去做,导致了面试的时候很真正去剖析我做的事情的时候,我很容易容易被“问住”,显得我的经历不实在。
3)简历中提到的东西/能力,没有实际的case/作品去印证
这个问题之前昂昂跟我说过,比如你写“PPT能力优秀”就是一句空话,最好叙述成“PPT制作能力优秀,获得某某PPT大赛几等奖”。
后来我在写“个人能力”的时候有所改进,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光有case,但是没有拿出作品来证明你的能力,比如我在简历中提到“某次训练营产出‘约跑’app的原型”,但实际上在面试的时候根本没有携带产品的原型设计过去,这就非常让面试官失望了。
对策:
继续修改简历,尤其是“实践经历”部分,需要调整叙述、调整结构甚至增删,最好是着重描述自己的产品经历,使自己的经历更加匹配“产品实习生”。
认真梳理自己的经历,最好是写下来,可运用STAR法则(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并且要把自己的实践经历中遇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再认真学习思考一遍。
拿出具体的作品去印证自己的能力。下一次面试一定要拿上产品设计的作品(交互设计框架图甚至是高保真原型图、产品分析报告等等)。
2、面试准备与个人能力
1)没有出现针对公司具体产品做具体的准备
有几次面试要么就是准备不充分要么就是没有针对公司做具体的准备,面试的时候就显得没有诚意,说白了就是“不上心”。
产品面试真是需要做很多准备,尤其是面试中小公司的时候,这种针对性准备尤为重要,因为面试官真正关心的都是自己的产品或者同类产品。
之前多次出现了我携带音乐产品分析报告的情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面试官对此类产品不感冒,导致准备的东西基本没有派上用场
2)自己作为产品实习生的硬实力不够
具体技能如产品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还不够,可实际上这是很多中小公司对产品实习生的要求。
创业公司的产品实习生要么就是做类似运营的工作(分析数据,整理反馈,输出需求),更高级的就是做产品设计相关的杂活儿,再进一步就是协助产品经理做一些真正PM干得活儿:需求的调研、产品需求文档的撰写、项目的跟进等等。最基础的两项能力就是数据分析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
3)产品的相关的积累(体验、分析、思考)还是有点少
平时玩过的产品其实很多,但大多数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轻度体验,站在PM的角度进行深度体验的产品还是太少,没有真正去思考这款产品的用户定位、场景、需求、功能等等要点。
一款产品如果自己没有进行深度分析,面试的时候很难去以PM的思维去说出个产品的“一二三”的。
首先可能有面试官说的产品自己没用过的情况(whatsapp),其次当面试官就一些具体的功能让你去推敲的时候,平时没有思考过类似问题或者积累不够,很难说出好的回答,只能浅度回答糊弄过去,这就会被认为“产品感”或者“产品思维”薄弱。
对策:
首先最好问问HR姐姐面试官是负责什么产品的,越具体越好。起码要深度分析该公司/部门产品并且做一些竞品对比,最好能写一份产品分析/体验报告,要是能够针对产品现状尝试对产品做一些改进或者建议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个没啥可说的了,上网学习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相关课程(MOOC、网易云课堂),看相关书籍,一定要把硬技能通关。
坚持去体验新产品和深度分析好产品。每天坚持体验Producthunt/36kr next/最美应用上的新产品,并做简单对比。每周深度分析3应用商店top100的app(站在PM角度)。
3、面试过程
1)自己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
之前面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自己的精神状态比较疲惫的状况,这样不利于跟面试官进行有效的交流,也会给面试官带来不好的印象。
再就是在面对“压力面”和一些比较难的问题的时候,自己会焦躁和紧张,没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淡定自若的状态,这样回答问题的时候无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
2)有两次出现没有按照约定时间面试的情况
公司的面试都是很密集的,一轮接一轮,而我之前因为自己的逗比(坐反公交)出现不能按照约定时间面试的情况,即便是跟面试官道过歉,面试官嘴上可能也说没关系,可实际上还是给他们多多少少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面试不守时是大忌。
3)自己的沟通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跟面试官进行沟通
这个问题跟童哥仔细的交流过,其实面试就是沟通、交流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聊天,而之前我的应试思维/工科思维太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跟考试的时候追求答案的完美、全面,有时甚至机械地会套用一些答题框架,导致了面试官觉得我可能是刻意准备过这个问题,并且很机械的像是在“背答案”。
答问题要有有逻辑不等于套框架,而是要把你的思维过程,推导逻辑展现给面试官,面试只说结论是大忌,即便你的结论看起来“很完美”。
除此之外,前几次面试其实没有跟面试官进行良好的互动,光是自己在答问题,这样的沟通肯定是低效的。
4)犯了一些基本性的错误,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还要说出来,自己给自己挖坑
面试的时候出现了好几次打脸的情况,比如自己记的音乐app的市场份额违背市场规律、歌曲评论是网易云音乐的特色功能等等错误论点,明明跟面试官说自己是音乐app的重度用户,竟然犯一些基本错误,简直打脸。
另外,在面试过程中多次提到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技术,被面试官追问的时候,就会打脸,这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对策:
面试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要沉住气,心平气和地跟面试官交流。
提前到达面试地点,宁早不晚,充分估计可能碰到的其他情况(如交通状况等)。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面试习惯,试着把自己脑子里的思维过程有效地表达出来;其次是要注意多跟面试官互动,比如最后当碰到问题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先回答一部分,然后再跟面试官确认清楚题目范围或则会缩小范围等等。
以及在最后问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可以就之前回答的问题问问面试官自己的想法活着跟面试官聊聊他们的产品(最好是刻意夸赞一下他们的产品),这样就又能交流起来了。
对于一些较为客观的东西(如数据)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对于面试中自己可能会提到的知识/技术要提前研究,不然面试的时候能不提就不提,或者说尽量往自己的熟悉的领域上面引导,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其他
1)没有产品相关实习经验
很多创业或者恶性循环,创业公司都爱招有实习经验的同学,但是问题是我是来找实习的,这尼玛怎么破?很多公司爱招硕士其实并不是只看重其学历高,是因为硕士生一般都有相关实习经验,而本科生很难有。
2)我的学校、学历都不占优
我的也就是个外地的211的本科生,按照昂昂的话说,“北京的硕士已经烂大街了”,可能有人会说IT行业学校、学历都不重要,但是不重要不代表没有影响。
真实情况就是你在北京的竞争对手很大可能是985硕士(有实习经验的)。
其实公司招的所谓的“产品实习生”,说难听一点其实就是招打杂的,但是就算是打杂的为什么我不招好一点的、起码看起来优秀一点的打杂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学校是西安的,可能很多面试官对外地学校都没有什么认知,更爱招北京本地学校的吧,毕竟地理上近一些,各方面也方便一点。
3)自己的期待跟自己的能力不匹配,又有些急于求成
其实最开始在的时候,我是有那么一丢丢对创业公司“不待见”的,总觉得想去好公司,可实际上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达到了真正的标准呢?
还有,其实多次从事运营实习生的机会,但当时一心想着要做“产品实习生”,浪费了很多实习机会。实际上,从运营开始做起是走向产品的一条不错的路,反而更踏实一些。
4、缘分未到?颜值不够高?运气不够好(此条纯属逗比)
对策:
之所以这四点写在最后,因为除了第三点其他都是很难去直接改变的,只能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去解决。
很多人都安慰我说面试很看眼缘的,说我是缘分未到,到了自然就找到了。
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可问题是运气、缘分这玩意儿不可控,可控的是自己的努力。
有句话说,在没有尽全力之前,没有资格说运气。就是这样,只能努力,运气这种事情就交给老天爷吧!
5、写在后面
最近找产品实习生,的确是很不容易,甚至也有很心酸的时候。然而这一切的艰辛,都是由自己以前的不努力造成的。
一路下来,真的都不太顺利,中途我老爹一直劝我去读研,劝我去准备开发工作,都被我给劝回去了。
一直到前几天,我都还一直还在纠结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份工作,在纠结自己内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甚至有想过是不是要放弃了去考研。
这几天终于缓过来了,改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解决,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就要看自己的执行了!还差得远呢!
就这样,春招见!
文/imcby